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批判法律史專題討論
Doing Critical Legal Histories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法律學院  法律研究所  
授課教師
陳昭如 
課號
LAW5032 
課程識別碼
A21 U420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8,9(15:30~17:20) 
上課地點
法研2 
備註
與大學部合開。曾修習法律史課程。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4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2LAW5032_CLH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這是一門批判法律史的實作課程。不同於描述鋪陳法律制度規範沿革的法制度史典範,也有別於將法律視為社會依變項,並將自由資本主義化、西方化視為必然路徑的演化功能主義法律史典範,批判法律史認為(包括法律在內的)概念與範疇與社會現實與意識之間存在相互建構的關係,著重探究法律意義的動態性,並且關注法律如何合理化、又如何被用以挑戰不平等權力關係,以及此挑戰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在這樣的觀點下,法律以外的文本、官方之外的社會史料成為研究的素材,典型的正式法律文本(法規範條文、函示決議、訴訟文件…)以及官方檔案(立法討論、修法草案…)也仍將是有用的史料,但是研究目光投注的對象不只是其中的官方行動者、法律人,而且更關注常民與民間運動者的角色、西方法律霸權意識型態的作用;所要探究的不是法律的「正確解釋適用或制訂」或「西方化是否成功」,而是在歷史的縱深中理解法律的意義如何在實踐中被做成,並且剖析權力關係的作用。所有在本課程中提出的研究主題,都必須是在上述的觀點之下展開。所關注的不平等權力關係可以是性別、種族/族群、階級等單一群體,也可以是交錯的群體關係。
本學期的課程將以「倡議的法律史」為主題,動手追尋一個「可用的過去」(a usable past),讓當下的行動與過去相連,也讓過去為現在所用。倡議的法律史有兩層意涵:一是為了倡議而做的法律史(legal history for advocacy),例如為了論證婚姻僅限一夫一妻的違憲性,考察法律上婚姻制度之「原意的歷史」與「變動的歷史」;二是倡議本身的法律史(legal history of advocacy),例如書寫廢死運動的歷史,探究在不同歷史脈絡與結構條件下的廢死運動法律策略,評價其意義、貢獻與侷限,以作為思考廢死運動行動策略的參考。我們也將探索兩種倡議法律寫作的形式:「重寫歷史判決」與「法庭之友意見書」。為使重要史料的運用訓練成為可能,也為了促進戰後台灣的歷史研究,並且避免研究的時間範圍過長而淪為欠缺深度與思考性的文獻整理,修課同學所提出的研究題目時間範圍限定於1945年之後的台灣。又為了運用歷史研究的「後見之明」(hindsight),時間必須距離當下有一段距離,並且最好是某種微觀方法或微觀研究範圍的歷史。
修習本課程的同學,將「從作中學」,透過問題發想、研究文獻回顧、資料收集與分析、組織論文架構的過程,最終完成一份倡議的法律史作品。每週的課堂就是研究論文撰寫不同階段中的分享與發表討論,特別是透過不同類型史料的蒐集與考證分析來練習法律史的基本技藝。在書寫倡議的法律史時,可以選擇以下幾種可能,來探究倡議行動的角色或影響:
1. 事件研究:藉由一個進入法律場域的事件(可能涉及數個案件),探討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刻下,歷史性的權力宰制與抵抗如何透過人們的行動而成為法律爭議,所凸顯出的法律或權利概念不確定性、虛偽進步性,或者法律改革的侷限等等。例如1987年的國父紀念館女導覽員歧視事件與「契約自由」概念。
2. 立/修法的過程檢視:探討某個法律制訂或修正的過程,不同的行動者為何訴諸法律、如何進行角力與爭權,西方法律霸權意識型態如何作用…。例如1984年勞動基準法的制訂。
3. 法律變遷的比較:比較某個法律修正前後的社會關係、群體處境,探討宰制如何「透過轉化而保存」、權利的政治、自由主義法律的侷限。例如1995年姓名條例修正前後從無到有的原住民名字權利。
4. 常民的法意識與法律動員:在特定的歷史時刻中,人們認為法是什麼,如何在生活中作出「與法有關」和「與法無關」的區分、實踐出法的意義,為何、如何將問題「法律化」。例如夫妻或非夫妻的親密關係。
5. 在地概念或慣行:探討某個在地的概念慣行如何在近代化的過程中成為怪異的他者,所顯示出本土傳統與現代法的虛構對立。例如「童養媳」的法律處境。
 

課程目標
訓練法律史研究論文寫作的能力 
課程要求
修課同學必須於第五週(3/26),提出初步的研究主題構想,說明如何、為何選擇該主題、所欲使用的理論概念,並於第七週(4/09)開始,於週日晚上之前將該週的研究進度與資料,上傳至CEIBA網站。每位同學皆須參與課堂討論、於課堂上提出個人研究主題的報告,並且負責評論另一位同學的報告。
期末報告以8000-10000字為度。評分標準為:
1. 課堂的討論與研究投入:30%
2. 課堂成果報告:20%。
3. 期末報告:5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依據課程大綱 
參考書目
• 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小畢空間,2010)
• Sally E. Haden and Alfrd L. Brophy eds., A Companion to American Legal History (2013)
• Diane Kirkby ed., Past Law, Present Histories (2012)
• Tracy A. Thomas and Tracey Jean Boisseau eds., Feminist Legal History: Essays on Women and Law (2011)
• Estelle B. Freedman, Feminism, Sexuality & Politics (2006)
• Jack Balkin ed., What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Should Have Said: The Nation's Top Legal Experts Rewrite America's Landmark Civil Rights Decision (2002)
• Jack Balkin ed., What Roe v. Wade Should Have Said: America's Top Legal Experts Rewrite America's Most Controversial Decisi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5)
• Kathryn M. Stanchi, Linda L. Berger, and Bridget J. Crawford eds, Feminist Judgments: Rewritten Opin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2016)
• Rosemary Hunter, Clare McGlynn, Erika Rackley eds., Feminist Judgment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2010)
• Serena Mayeri, Reasoning from Race: Feminism, Law, and the Civil Rights Revolution (2011)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 
30% 
課堂的討論與研究投入 
2. 
課堂報告 
20% 
課堂口頭報告與評論 
3. 
期末書面報告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6  課程介紹:批判/應用/倡議的法律史
參考閱讀:
Robert W. Gordon, Critical Legal Histories, 36 Stan. L. Rev. 57 (1984)
Symposium on Gordon's "Critical Legal Histories," Law & Social Inquiry, 37(1): 147-215 (2012)
Alfred L. Brophy, Introducing Applied Legal History, 31 Law &Hist. Rev. 233 (2013)
Estelle B. Freedman, "When historiography meets legal advocacy: Abortion, Sodomy, and Same-Sex Marriage," in Feminism, Sexuality & Politics (2006), 175-195.
 
第2週
3/05  倡議的法律史
陳昭如(2014),〈父姓的常規,母姓的權利:子女姓氏修法改革的法社會學考察〉,《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3卷2期,頁271-380。
陳昭如(2012)。〈女人的法庭:一個台灣女性主義法學教授的溫哥華札記(二)〉,《在野法潮》,13期,頁80-85。
Jack Balkin, What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Should Have Said: the nation's top legal experts rewrite America's most controversial decision (2002), pp. ix-xi, 45-47.
Kathryn M. Stanchi, Linda L. Berger, and Bridget J. Crawford eds, Feminist Judgments: Rewritten Opin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2016), pp.9-10
 
第3週
3/12  【老師出國開會】
習作:如果歷史可以重來
*參考台灣法實證資料庫中法律文件資料庫所收錄之人權案件檔案
司法院釋字410、457號解釋
湯英伸案
鄧如雯案
 
第4週
3/19  為了倡議的法律史:以法庭之友意見書為例
指定閱讀:
Brief of 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 as Amicus Curiae in Support of Petitioner, Obergefell v. Hodges, (2015)
Brief of Historians of Marriage and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as Amici Curiae in Support of Petitioner, Obergefell v. Hodges, (2015)
參考閱讀:
Webster專號,The Public Historians, 12:3 (1990)
Chauncey, George, "How History Mattered: Sodomy Law and Marriage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Public Culture, 20:1 (Winter2008), 27-37
 
第5週
3/26  發問:研究主題的選擇與評估 
第6週
4/02  (春假) 
第7週
4/09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學術地圖中定位的文獻回顧 
第8週
4/16  從易處著手的歷史考察:立法院公報 
第9週
4/23  訴訟法律動員的遺跡 
第10週
4/30  行政游說動員的遺跡 
第11週
5/07  法律人怎麼說?學說史的考察 
第12週
5/14  倡議團體的紀錄 
第13週
5/21  從報紙看社會 
第14週
5/28  政府檔案知多少 
第15週
6/04  學期報告(一) 
第16週
6/11  學期報告(二) 
第17週
6/18  粽子假